新聞中心
深度解讀!推進我國智慧社區建設的理性思考
在信息化時代,智慧社區建設的目的就是為(wei) 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 共服務,切實滿足居民的個(ge) 性化需求,以此實現為(wei) 社區居民提供優(you) 質服務的宗旨。
社區是居民生存和發展的載體(ti) ,智慧社區 是社會(hui) 管理創新的新模式。隨著網絡信息技術 的快速發展和普及,社區居委會(hui) 的工作人員在 原有社區建設的基礎上,綜合運用互聯網、雲(yun) 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技術,建設一個(ge) 更安全、 更便利、更和諧、更文明的智慧社區。2014 年 5 月,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在發布的《智慧社區 建設指南(試行)》中指出,智慧社區是以新一 代信息技術為(wei) 支撐,依托現有信息基礎設施, 統籌公共管理、服務等資源,促進公共服務智 能化、便利化。我們(men) 應創新地方政府、社會(hui) 力量、 社區居民等主體(ti) 的合作方式,提升社區管理質 量和水平,讓社區居民生活更便捷、公共服務 更貼心。
一、我國智慧社區的基本特征
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智慧 社區建設中的“智慧”特征越來越突出,社區 軟硬件建設成效愈來愈明顯,社區居民的歸屬 感和認同感越來越強,基本建成了低成本、高 效率的現代化社區。智慧社區相對於(yu) 傳(chuan) 統社區 具有以下三個(ge) 方麵的特征 :
1. 智能化。引進與(yu) 互聯網、物聯網、人工 智能等相關(guan) 的基礎設施,在社區安全運行的基 礎上確保工作人員投入其他工作。同時,社區 可通過傳(chuan) 感器等科技手段對該轄區采集的信息 進行分類整理,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 應的對策。除了在網上購物、查詢交通擁堵等 信息外,物業(ye) 、水電和然氣等繳費都可以在網 上實現,為(wei) 居民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
2. 緊密化。人與(yu) 人交流交往是社區鄰裏互 動的主要方式,也是相互增進情感的重要因素。過去一段時間,見麵是傳(chuan) 統社區中居民與(yu) 居民 間交流交往的重要方式,智慧社區則重於(yu) 微信 聯係。如今,盡管居民之間的見麵沒有過去那 麽(me) 頻繁,但相互之間的微信溝通卻成為(wei) 了常態, 無需相互見麵就可以解決(jue) 問題。這有利於(yu) 社區 居民的團結合作,以及營造良好的社會(hui) 氛圍。
3. 個(ge) 性化。一個(ge) 社區的發展需要有自己的特色,人的發展和進步離不開自己所居住的社區發展。當代人 的發展及其需求個(ge) 性化,離不開智慧社區的發展和建設。個(ge) 性 化是智慧社區建設的重要因素,是未來社區建設的主要方向。在信息化時代,智慧社區建設的目的就是為(wei) 居民提供更多更好 的公共服務,切實滿足居民的個(ge) 性化需求,以此實現為(wei) 社區居 民提供優(you) 質服務的宗旨。
二、我國智慧社區建設的主要成就
在信息化和大數據背景下,我國積極推進智慧社區建設, 打造數字社區,實現不同地區和部門數據共享,節約了彼此之 間的資源。同時,為(wei) 了方便居民辦事,有的社區極力打造便民 服務平台和掌上服務大廳,給居民提供在線繳費、社保查詢、 谘詢投訴、醫院掛號、違章查詢等服務,實現了社區居民“不 出門,可辦身邊事”的目標。
1. 社區硬件設施建設穩步推進。社區通過網絡信息化手段, 把家庭、服務機構和政府服務結合起來,方便社區居民生活, 提升社區居民幸福感。為(wei) 了實現“智慧社區”的主要目標,地 方政府、街道辦事處等機構主動為(wei) 每個(ge) 社區的工作人員配備一 台電腦、掃描儀(yi) 、打印機等辦公設備,幫助他們(men) 解決(jue) 互聯網技 術方麵的難題,提高他們(men) 的工作質量和效率。同時,加快便民 服務終端建設,為(wei) 社區居民提供便捷服務。
2. 社區管理體(ti) 係日益健全。隨著經濟社會(hui) 快速發展,以居 委會(hui) 為(wei) 主導的社區管理體(ti) 製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社區服務功能 更加強化,轄區裏增加了社工服務站、心理谘詢室、圖書(shu) 室、 活動中心等服務居民的窗口,解決(jue) 居民八小時之外的消遣問題, 給社區居民帶來了不少歡樂(le) 。
3. 社區政務服務平台日趨完善。堅持“構建大格局、匯聚 正能量”的理念,以打造民生服務和惠民商業(ye) 服務為(wei) 目標,積 極搭建政務微信服務平台,形成社區服務、媒體(ti) 服務、黨(dang) 政服 務、便民服務等綜合體(ti) 係;同時,按照智慧社區建設的基本要求, 以便民服務為(wei) 著力點,打造最貼近社區居民的服務平台,實現 智慧家居、社區安全等線上功能在線下得以落地和體(ti) 驗。
4. 社區電子政務向基層延伸。當下,社區電子政務服務事 項越來越具體(ti) ,涉及的部門越來越多,如民政、社會(hui) 保障、應 急救援等,基本實現了信息共享和業(ye) 務協同,提高了工作效率, 減輕了社區工作人員的負擔,解決(jue) 了社區居民“辦事難”的現 實問題。在此基礎上,各個(ge) 社區利用互聯網技術的優(you) 勢特點, 將政務公開、查詢谘詢、事項預約等服務推送給社區居民,並 對養(yang) 老、衛生、教育、就業(ye) 等社區公共服務進行整合,實現社 區服務線上與(yu) 線下相結合。
三、當前我國智慧社區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探索,智慧社區建設從(cong) 各個(ge) 方麵取得 了一定成效,社區服務體(ti) 係日趨完善,社區服務功能更加顯現, 社區居民之間的聯係更加緊密,得到了地方政府及其相關(guan) 部門 的肯定。但是,智慧社區建設還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迫切需 要加以改善和解決(jue) 。
1. 社區建設指導體(ti) 係缺乏有效性。目前,上海、浙江、江 蘇、廣東(dong) 等經濟發達地區已經開展了智慧社區建設試點工作, 但智慧社區尚未形成具有普遍適用的體(ti) 係架構和標準,各社區 之間存在著資源條件不一致、信息化水平不均衡等問題,導致 智慧社區建設相對滯後。比如有的地方盲目跟風,缺乏地方特色, 居民知曉率不高和缺乏其他主體(ti) 協同參與(yu) ,致使智慧社區建設 的效果不明顯;有的不能很好地結合本社區的實際,操作性不強, 忽略社區公共設施利用率,浪費了社區的人力、物力、財力。
2. 居民對智慧社區建設的參與(yu) 度低。雖然智慧社區已建立 了政務服務平台,但居民的參與(yu) 度相對偏低。一方麵,居民對 智慧社區的關(guan) 注度不夠。據調查問卷顯示,41% 的居民對智慧 社區不了解,有 44.6% 的居民不熟悉其建設內(nei) 容,其中了解智 慧社區建設的居民占 16.3% ;另一方麵,居民對智慧社區建設的參與(yu) 熱情不高。有 30% 的居民從(cong) 不參加社區 活動,經常參加活動的占 24%。
3. 社區建設主體(ti) 缺乏有效的協商合作。智 慧社區建設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離不開行 政主體(ti) 和市場主體(ti) 的通力合作,其中包括政府 部門、街道辦事處、社區居委會(hui) 、社會(hui) 組織、 居民等諸多主體(ti) 。市場主體(ti) 擁有先進的信息技 術,願意幫助社區工作人員減輕不必要的工作 負擔,以此提高社區的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居民個(ge) 體(ti) 平時工作忙,很少有時間和精力參與(yu) 社區建設或其他公益活動,但有很多與(yu) 自身利 益相關(guan) 的現實問題需要社區工作人員來解決(jue) 。在智慧社區建設主體(ti) 協作時,政府一直是社區 建設事務的絕對主導者,其他主體(ti) 是被動參與(yu) 的,造成主體(ti) 之間難以形成密切的合作夥(huo) 伴。
4. 社區的互聯網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缺乏。互聯網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乏力是製約智慧社區建設的最 大因素。以往的傳(chuan) 統社區管理對工作人員的要 求並不高,但在智慧社區建設時代,社區工作 人員除了掌握一般的管理知識之外,還需要掌握一定的互聯網知識及其技術,以適應網絡信 息化建設的需要。如今我國智慧社區建設有待 進一步加強,急需各行各業(ye) 的人才尤其是互聯 網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為(wei) 社區發展注入新鮮血液,而 一些社區工作人員對互聯網知識及其技術掌握 不充足,將嚴(yan) 重阻礙智慧社區建設步伐。目前, 社區現有工作人員承擔著大量的行政性工作, 有些工作人員的專(zhuan) 業(ye) 技術水平達不到智慧社區 建設的水準,迫使社區工作人員亟需提升自己 的互聯網專(zhuan) 業(ye) 技術能力及其他現代管理能力。
四、推進我國智慧社區建設的對策建議
目前,我國正處於(yu) 新型城市化發展階段, 城市智慧化、精細化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社 區組織必須尋求更便捷更優(you) 質的方式方法。
1. 明確基層政府責任。智慧社區是智慧城 市的重要組成單元,必須全方位進行建設。圍 繞智慧社區建設中“天”“地”“人”萬(wan) 物互聯的核心問題,成立智慧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地方政府的主 要領導擔任組長,負責諸如智慧社區建設的指導規劃、製定標準、 組織協調、監督檢查、考核評價(jia) 等各項工作。製定智慧社區建 設的具體(ti) 計劃和實施細則,並將相關(guan) 責任落實到每個(ge) 社區工作 人員,以此確保各項工作取得實效。
2. 健全社區管理體(ti) 製。建立完善的管理體(ti) 製是推進智慧社 區建設的重要保障,也是社區責任主體(ti) 協同治理的重要前提。社區管理體(ti) 製是社區居委會(hui) 為(wei) 了實現社區發展目標和社區工作規劃,實施管理的組織體(ti) 係和運轉模式。在智慧社區建設中, 政府應把握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的界限和責任,發揮社會(hui) 力量的重要 參與(yu) 主體(ti) 作用 ;在黨(dang) 政信息平台和公共基礎數據庫支撐下,確 保政府在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前提下麵向社區居民和社會(hui) 力量。
3. 拓寬居民參與(yu) 渠道。一方麵,促進社區居民普遍參與(yu) 。在最大範圍內(nei) 聽取和征集社區居民意見,培養(yang) 社區居民的責任 意識和公民意識。鼓勵和支持社區居民在線上發表自己有關(guan) 智 慧社區建設的意見,通過智慧社區政務平台、微博官網、微信 公眾(zhong) 號等載體(ti) ,了解社區居民的真實想法。另一方麵,聽取專(zhuan) 業(ye) 人士的意見。通過召開智慧社區建設交流會(hui) 和論證會(hui) ,聽取 具備參與(yu) 能力的居民代表、社會(hui) 組織代表的建議,然後分析社 區居民的各種訴求,實現社區居民從(cong) 普遍參與(yu) 向幹實事的實質 性參與(yu) 轉變。
4. 發揮政府指導作用。智慧社區建設離不開政府的參與(yu) , 需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智慧社區建設的目標就是在政府的 指導下,激發各主體(ti) 參與(yu) 熱情。一方麵,加大智慧社區建設宣 傳(chuan) 力度。利用新興(xing) 媒體(ti) 和傳(chuan) 統媒體(ti) 向民眾(zhong) 宣傳(chuan) “智慧社區”的 相關(guan) 知識及政策,讓社區居民理解黨(dang) 委政府的用心良苦。另一 方麵,製定參與(yu) 主體(ti) 細則。智慧社區建設的細則包括有哪些參 與(yu) 主體(ti) ,怎麽(me) 處理好參與(yu) 主體(ti) 間的關(guan) 係,通過這些細則的推廣 實施,促使各參與(yu) 主體(ti) 主動參與(yu) 到智慧社區建設中去。
5. 創新人才建設模式。人才是智慧社區建設的推動力量, 也是社區建設的主力軍(jun) 。一是要強化培訓工作。由所在街道辦 事處牽頭,舉(ju) 辦社區工作者培訓班,對社區工作者進行互聯網 知識培訓,提升他們(men) 的綜合素質。二是要推進智慧社區績效考 核製度化。政府要定期或不定期對智慧社區建設任務完成情況 進行督促檢查,及時向街道辦事處、居委會(hui) 等有關(guan) 部門通報智 慧社區建設的各項任務完成時效。三是要調動社區誌願者積極 性。要發動本轄區的黨(dang) 員、老年人和未成年加入誌願者隊伍中, 尤其是針對未成年人學習(xi) 能力強、寒暑假休息等特點,鼓勵他 們(men) 參加智慧社區的宣傳(chuan) 服務。
上一篇
這裏有最新的公司動態,這裏有最新的網站設計、移動端設計、網頁相關(guan) 內(nei) 容與(yu) 你分享